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几年,区块链凭借其独有的信任传递机制,逐渐成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热门技术。
  日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研所”)区块链课题组发布《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管理》重磅文章,文章的牵头作者正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副所长狄刚等。
  文章就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优势、存在的主要不足、数研所的区块链实践、与区块链相关的风险隐患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区块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思考建议。
  关于区块链技术的主要优势,文章认为,区块链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业务数据可信化。
  与传统分布式数据库有所不同,区块链引入了“人人记账”的理念,每个参与主体都有权记账,大家各自保存最新账本和所有历史记录。这种数据高度冗余的存储方式,可提升不互信主体之间的信息透明度,实现账本数据不可篡改和全程留痕,进而促进多方信息共享和协同操作。在实际业务中,可以解决传统业务方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单据、票据真实性审核的问题,也便于金融机构实施风险管控。
  二是参与主体对等化。
  当跨部门共建信息化系统时,最大的难题在于集中存储的数据由哪个机构或部门管理。区块链的统一分布式账本技术,天然解决了“业务主权”问题,有效实现了每一个参与主体的身份对等、权力对等、责任对等、利益对等,并在所有参与主体之间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更新,使合作更加方便快捷,合作方的积极性得以提升。
  三是监管手段多维化。
  监管部门可在区块链平台上增加监管节点,及时获取监管数据,并灵活定制金融监管的统计口径、监管数据颗粒度等,实现快速分析。同时,采用智能合约等可编程脚本,增加相应的监管规则,监管重点从金融机构的合规审查和风险管控,逐步上升至对系统性风险的识别监控,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体系,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关于区块链技术存在的主要不足,表现在七个方面。
  性能方面,区块链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尚有限。在区块链中,交易只能排队按序处理,所有交易结果和支付记录都要同步到全网节点,严重影响了系统处理性能。随着参与节点数量的增加,数据同步、验证的开销增多,系统的性能会进一步降低,从而影响区块链的可扩展性。
  安全方面,区块链缺乏体系化安全防护。一是区块链普遍采用国际通用的密码算法、虚拟机、智能合约等核心构件,这些构件并非完全自主可控,增加了受攻击的风险。二是区块链存在内生的安全缺陷,也就是51%攻击问题。三是区块链仍处于早期阶段,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未知漏洞。
  存储方面,全量备份的存储机制容易遇到存储瓶颈。区块链的每个节点需存储完整的历史交易信息,当将区块链用于零售支付系统时,节点存储量将瞬时巨量膨胀。
  交互方面,不同区块链系统的交互性问题难以解决。目前,相同类型的区块链之间依托定制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数据的相互读取、验证和操作。但是,不同类型的区块链之间,由于编程语言、数据字典、系统接口、智能合约等不一致,跨链数据难互通,容易导致业务割裂。
  运维方面,业务连续性的问题不容小觑。多方集体维护的区块链系统也会带来巨大挑战。
  合规方面,区块链无法保证结算最终性。由于存在51%攻击等问题,基于区块链的支付系统无法保证结算最终性。
  职能方面,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性特性与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冲突。
  文章特别指出,中央银行提供的支付服务不能离开集中式账户安排,需建立在中心化系统之上,这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性相冲突。因此,目前不建议基于区块链改造传统支付系统。
  目前,人民银行已申请了多项区块链专利,居全球央行首位。人民银行建设的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截至2019年12月17日,参与该平台推广应用的银行达38家,业务量超过870亿元。
  关于与区块链相关的风险隐患,文章指出主要有三大隐患。
  首先是加密资产带来的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资产无法保证其锚定资产的稳定性,甚至缺少真实资产背书,以投机交易为主,部分庄家、投机者通过对敲等手段大肆操纵加密资产的价格,导致市场剧烈波动并形成资产泡沫。同时,部分暗网交易网站通过加密资产进行洗钱、贿赂、偷税漏税、恐怖主义融资等违法犯罪,潜藏风险隐患较大。
  其次是借机炒作、代币融资、骗投跑路等金融乱象卷土重来。
  第三是区块链的难篡改特性对舆情管控形成重大考验。
  如何引导区块链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文章给出四大建议。
  一是要去伪存真,“币”和“链”不能混为一谈。
  二是要务实推进,不能为了区块链而搞形象工程。
  三是要立足长远,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特征。
  四是要标准先行,引导区块链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刘永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