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背景:2025年1月,欧盟委员会(EC)贸易总司(DG TRADE)就中国标准必要专利(SEP)判例法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第二次申诉。首次申诉始于2022年2月所谓的磋商请求。

最新进展:目前有明确迹象表明EC已输掉第一起案件。专家组裁决已于2025年2月21日下达给当事方,原定于近日公布,但欧盟于2025年3月31日提出保密请求以待上诉。单独来看,尤其是结合欧盟第二次针对中国SEP判例法的WTO申诉本质上已失去实际意义的事实(第一次针对禁诉令,第二次涉及费率设定),欧盟因上诉而要求保密裁决的举动表明其将成为上诉方——即败诉方。

直接影响:欧盟与中国已于2023年达成协议,将通过世贸组织(WTO)规则下的仲裁解决最终裁决的上诉问题。因此,“在提交上诉通知书之前,以所有3种WTO语言编写的专家组最终报告仍然是保密的”。欧盟的申诉自始就存在明显缺陷。并非中国最先作出具有域外效力的SEP相关裁决。在首个中国法院确立全球公平、合理和非歧视(FRAND)许可条款管辖权之前,德国法院早已强制实施者接受全球许可协议,英国法院亦自无线星球(Unwired Planet)诉华为案开始效仿。任何试图区分两种司法实践的说法都经不起推敲,本质都是法院运用司法权力迫使未同意特定司法辖区全球FRAND管辖的当事方陷入“霍布森选择”困境。

更广泛影响:在地缘政治冲突与贸易战时代,欧盟坚持推进这项缺乏法律依据的争端于事无补。若欧盟真正希望就SEP领域域外司法权力过大提出异议,目前英国凭借其“临时许可”极端主义政策才是比中国更值得关注的目标。(编译自ipfray.com)

翻译:吴娴 校对:王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