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近日,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共同发布了《电子商务滥用于假冒贸易(Misuseof e-commerce for trade in counterfeits)》报告,证实电子商务推动了假冒商品贸易并成为假冒产品分销的主要推动力。报告分析了海关在欧盟外部边境扣押的商品数据,并研究了假冒商品最终落入消费者手中的方式。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这一趋势的发展。2019年,全球大部分电子商务采用企业到企业(B2B)模式,占商品总价值82%的份额,企业到消费者(B2C)模式占剩余的18%。

假冒产品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进行分销。假冒产品扣押数据显示,欧盟边境扣押的所有假冒产品中有56%来自电子商务。

研究还表明,就被扣押的假冒商品的价值而言,电子商务渠道远低于公路、铁路、空运和海运渠道。通过网络销售的被扣押假冒商品仅占被扣押商品总价值的14%,而通过集装箱运输的假冒商品占86%。但是,一些通过集装箱运输的商品被运往欧盟配送中心,然后再从这些配送中心运送至在线购买者手中。这可能表明电子商务在假冒贸易中的真正作用其实更大。

报告还分析了假冒产品的运输方式和来源地,包裹服务在欧盟边境的货物扣押中占主导地位。就网上交易的商品的来源地而言,超过75%的被扣押假冒产品来自中国内地,5.7%来自中国香港,5.6%来自土耳其,3.3%来自新加坡。就在线售出的假冒产品的价值而言,中国内地也是主要的来源地,占总价值的68%。

电子商务的使用因假冒产品的类型而异。香水和化妆品(75.3%)、医药品(71.9%)和太阳镜(71.3%)是网上购物中最常被扣留的产品。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现有电子商务趋势的发展。2020年,虽然大多数国家的整体零售额有所下降,但全球网络销售额却比2019年增长了20%。

疫情期间,电子商务成为非法医疗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如检测试剂盒等与疫情相关的商品。

小包裹

报告发现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小包裹贸易繁荣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直接向消费者发货的方式。仅在2015年至2019年的5年期间,包裹量就增长了70%以上,2019年全球包裹量达到213亿件。小包裹邮寄是非法贸易网络中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分销渠道。这些小批量货物减少了因扣押而造成的潜在损失。虽然集装箱船贩运的假货在价值方面显然占主导地位,但小包裹路线正在发展,并且是扣押量最多的路线。

在欧盟,造假者越来越多地针对在线环境中的消费者。在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被扣押产品中,90%以上是通过小包裹运往欧盟的。

背景介绍

EUIPO通过欧洲知识产权侵权观察站与OECD一起发布关于假冒和盗版产品全球贸易的研究报告,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受这种现象影响的国际贸易的份额。这项最新研究是EUIPO-OECD的第9份此类联合研究。在此前的研究中,EUIPO与OECD分析了全球假冒商品贸易的总体规模,以及将假货运往欧盟的贸易路线、自由贸易区所发挥的作用、滥用集装箱运输假货以及假冒药品贸易的范围和影响。所有报告均已发布在观察站网站上。(编译自euipo.europa.eu)

翻译:罗先群 校对:刘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