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警专刊周刊


新闻热搜词

通知公告:

文章标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愈加重要。面对花样不断翻新的违法犯罪手段,全省各地、各部门牢记职责使命,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坚持打建结合,强化宣传引导,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构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权利人、消费者合法权益,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以来,陕西省打击侵权假冒(以下简称“双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全国双打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的“依法治理、打建结合、统筹协作、社会共治”原则,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为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12月20日,全省各地、各部门共查办各类侵权假冒行政执法案件6036起,涉案金额1811.7万元,罚没款3195.1万元。全省检察系统共批准逮捕涉嫌侵权假冒犯罪案件97件170人,起诉相关案件139件248人;全省法院系统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案件5035件,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76件,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142件。全省公安部门共侦办侵权假冒犯罪案件36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8人,刑事拘留319人,捣毁犯罪窝点252个,涉案价值8亿余元。2020年1至11月底,陕西省12315受理全省消费者投诉77023件,业务咨询340418件,违法举报22042件,共计439483件。已办复433330件,办复率98.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269.82万元。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安排部署周密细致

机构改革后,省政府办公厅及时印发了《关于调整陕西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的通知》,截至目前,全省各市、县(区)已全部调整了双打工作领导小组,为推进双打工作打好了组织基础。省双打办先后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意见〉任务分工的通知》,印发了《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将双打工作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体系。率先在全国制定了《陕西省双打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工作职责,为推进双打工作打好了制度基础,确保了本省双打工作组织有力,推进有序。下发了《2020年陕西省双打工作要点》对全省双打工作进行安排,组织召开了全省双打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贯彻全国双打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对全省双打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上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坚持每季度召开省级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推进双打工作。印发了《2019年陕西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统一思想,瞄准差距,补齐短板。在全国率先组织5个督导考核组,对全省13个地市双打工作情况进行了现场交叉督导考核,下发了督导考核通报,有效促进了全省双打工作向纵深发展。

创新手段规范管理市场治理持续向好

省双打办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市场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市、县(区)各确定一个重点市场,要求紧盯存在问题,加强监管执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局。西安海纳汽配城落实重点市场“一户一档”,建立市场公约,要求全体经营户签订诚信经营告知书,安排市场监管人员常年驻场,落实经营管理红黑榜,坚持定期约谈提醒,开通消费者维权直通车,落实先行赔付制度,消费者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安康市满意家居建材市场提出创建全省先进市场口号,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公布经营户违法违规及处罚情况,发布消费提示警示,有效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作用,积极帮助经营户保护知识产权,按季评比公布十佳商户,经营户守法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安康镇坪县建立“信用监管平台”,形成“互联网+市场监管+社会共治”的智慧化监管模式,打破部门数据壁垒,通过数据对比,自动向许可证照临期的监管对象发放预警信息,有效避免证照过期经营发生率,同时,对市场主体事项实行一户一码(二维码),全面公开市场主体、执法人员、行政许可、行政检查及行政处罚信息,社会公众随时用手机立扫立查,发现违法及时发送平台,将市场主体守法和行政部门执法“晒在阳光下”,有效提高监管执法的公平性和社会监督的实时性,其做法被中央及省上各级媒体相继报道。

突出重点加强整治监管执法成效明显

全省各地、各部门聚焦互联网领域综合治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治理、进出口环节治理、知识产权保护、重点产品监管等重点工作,以解决群众反映突出、投诉举报多的问题为导向,以专项整治为载体,坚持线上线下全覆盖,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取得突出成效。省市场监管局坚持线上线下同治理,开展非法制售口罩等防护产品,白酒、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等三大提升行动,流通环节冷藏冷冻食品专项检查、假冒军服整治、“网剑”专项整治等20余项专项整治行动。省药品监管局开展“药品安全放心工程”行动,严格药品质量监管执法。截至2020年底,共查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案件1626件,其中药品类案件1100件、医疗器械类案件383件、化妆品类案件143件,涉案货值金额合计1084.58万元,罚没款金额2219.92万元。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开展农产品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农资打假“春雷”行动,推广应用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条形码,做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开展消毒产品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专项整治行动,共抽查9848件消毒产品,合格率为97.1%,查办案件10起,罚款19700元。省林业局重点加强种苗质量检查工作。印发了《2020年打击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查办案件3起,完成4市7县(区)14个批次种苗质量抽查,检验结果全部合格。省商务厅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陕西省成品油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顿的通知》,依法取缔“黑窝点、桶子加油点”75个,查处流动加油车78辆,查扣问题油品763.17吨,移送公安机关查处90人。

大案要案侦破捷报频传刑事打击震慑有力

全省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昆仑2020”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领域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省公安机关办理假酒类犯罪案件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人,刑事拘留70人,捣毁制售存储假酒窝点57个,涉案价值3.6亿元。汉中市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特大网络非法经营卷烟制品案,抓获嫌疑人6名,打掉一个涉及20余省份的特大销售非法卷烟网络犯罪团伙,捣毁售假烟窝点5个,涉案金额2.66亿元。在打击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犯罪专项行动中,全省共破药品案件82起,涉案金额7684万元。西安、咸阳侦办的2起假劣口罩案受到公安部通报表扬。省委政法委主要领导和公安部相关领导先后对西安“1.27”特大制售假冒口罩案做出批示表扬,新华社、陕西省电视台、华商报等10余家中央及省上新闻媒体对案件进行宣传报道,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省法院审结的李昌利非法经营药品案入选“中央依法治国联合办联合相关部门发布食药监执法司法案例”。省法院终审的张泽安等人生产销售假药案二审裁判文书入选全国法院首届“百篇优秀裁判文书”。截至目前,全省检察系统共批准逮捕各类涉嫌侵权假冒犯罪案件97件170人,其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47件84人,侵犯知识产权罪50件86人;共起诉涉嫌侵权假冒犯罪139件248人,其中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85件139人,侵犯知识产权罪54件109人。省检察院报送的《陕西奥凯公司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铁拳”出击遏制侵权 知识产权保护硕果累累

该省出台若干措施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的通知》和《2020-2021年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印发了《陕西省2020年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方案》,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开展各类执法检查988次,出动执法人员9490人次,立案297起,其中,商标类立案228起,专利类立案68起,地理标志立案1起,共办结252起,移送司法机关案件5起,涉案经营额151.44万元,罚没款总额215.66万元。咸阳执法人员办理的“联锁生态护坡砖”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评为“十大专利侵权典型案例”。省版权局联合国防大学及时处理了全省首个涉军美术作品侵权案,获得了国防大学的肯定,并在《解放军报》上进行了宣传。省市场监管局督促西安市市场监管局对灞桥区官厅新村存在的假冒商标违法行为进行快速处理,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赞扬。11月,全国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对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全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公开率达到100%,受到考核组充分肯定。在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的同时,全省注重对知识产权成效的支持和运用,截至2020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总量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5.42万件和13.98件,商标有效注册量48.1万件,有效地理标志商标139件,累计获批地理标志产品86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246家。

疫情防控凸显作用复工复产保障有力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双打办结合全省双打工作实际,率先在全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大疫情相关侵权假冒打击力度,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商洛市率先在全省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双打工作的通知》,助推复工复产,稳定物价、规范秩序。榆林约谈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负责人,要求确保药械质量及供应,在药品零售门店推行价格承诺制,检定各类医疗卫生器具1540余台,较好维护了疫情防控期间药械市场秩序。咸阳市指派专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转型生产,协调解决资料申报、样品报送等工作,推动3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获得二类医疗器械(医用防护服)生产资质,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所需防护用品的生产供应。省市场监管局部署开展口罩、防护用品等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共出动144.4万人,检查各类市场主体249.3万户,查办案件(包括立案和简易案件)1120件,立案查处903件,结案698件,罚没款658.7万元。省市场监管局还督促各地圆满完成市场监管总局转办的15起侵权假冒和恶意申请、违法代理商标行为查处任务,积极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稳定市场秩序。

升级平台打好基础两法衔接推进有力

开展两法衔接工作对加强执法信息共享,杜绝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具有重要作用。省双打办采取积极措施,有力推进两法衔接工作。一是完善两法衔接相关制度。省双打办联合省检察院,制定了省两法衔接工作实施办法和两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管理使用办法,为促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升级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省双打办积极筹措资金,甄选专业团队,对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升级维护,完善了平台内容,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平台贯通。向各地、各部门发放平台用户密钥(U盾)1500余个、用户手册1500余套。目前,该平台运行、使用情况良好。三是推进两法衔接运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两法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案件录入,有效发挥两法衔接平台作用,各地信息录入经常、案件录入做到应录尽录。四是开展两法衔接巡回培训。组织相关专家赴全省各地,在全国率先以市为单位开展两法衔接专题巡回培训,采取以案促学、讲做结合、边讲边做的方式,历时20天,行程2500余公里,足迹遍布全省13个地市,受训人员达到1200余人。五是探索两法衔接新机制。宝鸡市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率先在全省联合成立了“公安环食药犯罪侦查支队驻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警务室”,以“两队联建”“两力联动”推动“两法衔接”机制常态化。

能力素质不断提升队伍建设持续强化

面对当前监管执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双打办加大培训教育力度,不断提升监管执法队伍能力素质。一是认真编写教材。针对各地、各部门存在的职责不清、政策不明等问题,省双打办在全国率先编写了《陕西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指南》《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政策文件》等教材,厘清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成为全省双打工作人员开展工作的“教科书”,受到国家市场监管局双打处肯定,受到基层普遍欢迎。二是开展业务培训。7月,省组织召开了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业务培训班。就两法衔接平台使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工作进行了培训,并就促进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进行了再部署。通过培训,分析了双打形势,指出了存在问题,明确了整改措施,教会了工作方法,提升了执法能力素质,提出了工作要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凝聚了工作合力,有效解决了因机构调整、人员变动等原因带来的不懂不会问题。三是开展双打工作调研。9月,省双打办组织人员先后赴咸阳、铜川对重点市场治理工作进行了调研,指出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方向,形成了调研报告。四是激励执法热情。省市场监管局广泛搜集全省各地双打单位、双打个人先进事迹40余件向总局进行了报送,杨凌知识产权执法干部先进事迹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上刊登,调动了基层执法人员执法热情。

宣传引导凝聚共识营造氛围推进工作

省双打办印发了《关于做好2020年双打宣传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做好宣传工作。一是开展丰富活动。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即通过编印一批宣传册(单)、悬挂一批宣传横幅、制作一批宣传展板、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销毁一批假冒伪劣商品、公布一批提示警示等活动进行多角度宣传。全省各地共悬挂宣传打击侵权假冒横幅2100余幅,印制发放宣传单56000余张。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先后组织销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共销毁各类假冒伪劣商品200余吨,涉及食品、烟酒、日用品等20多类,货值3500余万元。二是抓住重要时段。“3.15”期间,陕西省发布消费维权指数、公布消费维权指南,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宣传。“4.26”期间,陕西省通过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例研讨会、媒体宣传等形式,发布陕西省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省委宣传部开展以“强化版权治理、优化版权生态”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有效提高了社会公众版权意识。省双打办按月编写《双打工作动态》,充分展示双打工作成效。三是实施联合宣传。省市场监管局联合17个部门开展“质量月”“食品安全周”等活动,省知识产权局联合西安地铁开通“知识产权地铁宣传”专列,有力扩大了宣传影响。四是建立常态化宣传阵地。宝鸡、安康、咸阳等地双打办建立双打成果展示厅,对各部门没收的侵权假冒物品样品进行展示,通过真假对比,集中展示双打成效。五是发布典型案例。省双打办带头精选“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在《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发布,省版权局通过媒体发布2019年度陕西省打击侵犯版权典型案例,全省各地、各部门发布各行业典型案例260余件次,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有力提升公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形成了浓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氛围。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省双打工作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紧盯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强化措施,细化分工,夯实责任,努力推动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取得更大成效,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郑爱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或编译文章原文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网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知识产权,是关于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的专有权利。各种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产品外观等,都可受到知识产权保护。
  如果不了解知识产权的分类及概念,建议先行浏览引导篇,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国家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

  如果您了解知识产权,请直接进入国别环境指南页面。本指南包含权利获取及救济两部分,所涉国家地区及内容逐步完善中。介绍内容仅供参考,以各国家地区主管机构官方解释为准。

请输入所需国家或地区:

快速查询:

美国|欧盟|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