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4月16日,中国知识产权指数课题组对外发布《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2025》。报告显示,2025年,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排名前10的城市依次为: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杭州市、广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合肥市、宁波市、青岛市。
课题组组长、高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正志介绍,从地域分布看,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水平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按照七大区域分,知识产权总指数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华南、华东、华北、华中、西南、东北、西北。从城市看,2025年,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占据“前三强”。其中,北京总指数得分为0.7739,达到城市平均值2倍水平;深圳总指数得分为0.6432,达到城市平均值近1.6倍水平;上海总指数得分为0.5512,达到城市平均值的1.3倍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知识产权产出能级与转化效能也稳居首位。报告显示,在二级指标中,北京知识产权产出水平(0.2577)和知识产权流动水平(0.2609)均排名第一。整体来看,北京知识产权产出能级和转化效能在全国具有独特比较优势。
深圳的表现同样突出。根据报告,深圳知识产权综合绩效和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均在全国排名第1。深圳虽然在传统产出、流动指标方面弱于北京,但在知识产权综合绩效和创造潜力方面展现出较强优势,在产出效率、市场技术、环境改善、结构优化、资本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6项二级指标方面排名全国第1。
科教投入是城市知识产权创造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衡量地区在科技与教育领域资源配置效率及战略实施效果的核心工具。报告还显示,35个城市中,有18个城市科教投入在全国均值以上,分别为:合肥市、杭州市、广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厦门市、长沙市、福州市、青岛市、贵阳市、武汉市、成都市、南宁市、郑州市、济南市、石家庄市、北京市、宁波市。其中,合肥市科教投入指数得分为0.0328,在全国35个城市中独占鳌头。
据悉,本次报告由中国知识产权指数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多位法学界、经济学界、知识产权界的权威专家学者,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共同完成,是多方支持与合作的集体成果。(记者 沈慧)